用药指导
首页
搜索
购物车
用户中心
用药指导首页 | 内分泌文章列表

避开糖尿病10个认识误区,剥开“糖衣炮弹”的甜蜜外衣

来源:网络  2019-03-18
摘要:在“慢性病大军”里,糖尿病可以说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了。如今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越来越多,关于糖尿病的科普知识也越来越普及。但即使如此,我们可能对糖尿病还存在着不少误解。规避糖尿病的认识误区,让你把“催命符”换成“免死牌”。

  在“慢性病大军”里,糖尿病可以说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了。如今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越来越多,关于糖尿病的科普知识也越来越普及。但即使如此,我们可能对糖尿病还存在着不少误解。规避糖尿病的认识误区,让你把“催命符”换成“免死牌”。


1552876337400006.jpg


  因此,我们对待糖尿病需要有正确的认识,才能更好预防治疗糖尿病。今天,跟大家一起讨论一下关于糖尿病的几个认识误区,希望糖友们加以重视。


  误区1:血糖高就代表糖尿病


  很多人都以为血糖高了就是得了糖尿病,其实不是这样的。血糖高确实是糖尿病的主要症状,比如空腹血糖超过7.0mmol/L,餐后两小时超过11.1mmol/L,就有糖尿病的“嫌疑”。但是,还有一些其他的情况导致血糖升高,比如:


  1、肝炎、肝硬化。


  2、甲状腺功能亢进、肢端肥大症。


  3、急性感染、烧伤、烫伤等。


  4、服用阿司匹林、避孕药等药物。


  误区2:吃糖多了就得糖尿病


  吃糖和糖尿病本身其实没有直接关系,糖尿病主要是由于遗传、肥胖、运动不足、不健康饮食习惯造成。当然,如果有糖尿病家族遗传史,就要格外注意饮食,不要食用太多糖,同时也要避免肥胖。


1552876583640352.jpg


  误区3:血糖控制好,不会得并发症


  只要血糖控制好了就不会诱发并发症了吗?其实不是这样的。血糖固然重要,但是糖尿病患者还要保证血压、血脂、血液粘稠等正常,这些因素都会影响糖尿病病情的控制。所以,大家的关注度不要单单停留在血糖上。


  误区4:没有“三多一少”,不是糖尿病


  “三多一少”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,但是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其实并没有“三多一少”的症状。所以,建议40岁以上中年人要定期测血糖,一旦检查结果异常,就要及时加以干预。


  误区5:得了糖尿病,能少吃就少吃


  食物进入人体后,通过唾液淀粉酶的作用转化成糖,那么少吃点儿血糖就会降下来了,很多糖尿病人保持着这样的想法。可是这种说法太片面了,也是不科学的。糖尿病患者还是要饮食均衡,营养全面才有能力去抵抗糖尿病。


  误区6:糖尿病不能吃水果和糖


  糖尿病人可以吃水果,但要选择热量低、糖分低的水果。


  水果富含维生素、膳食纤维、矿物质等,这些营养元素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。水果里虽然有糖分,但是不同的糖对血糖上升的影响是不一样的。比如苹果、梨、草莓、柚子等,糖分较低,糖尿病人可以多吃一些,芒果、香蕉、榴莲等就不太适合糖尿病人吃。


  误区7:打了胰岛素,一辈子戒不掉


  很多人以为打胰岛素就跟吸毒一样上瘾,所以拒绝胰岛素。其实,胰岛素并不会让人产生依赖,而且相对于降糖药来说,副作用更小。对于胰岛功能丧失的2型糖尿病来说,注射胰岛素是最好的选择。


1552876631512636.jpg


  误区8:身体感觉不错,降糖药就停


  药物是糖尿病治疗最主要的手段之一,所以糖尿病人最好不要擅自停药,否则血糖很容易回升。当糖尿病到了中晚期的时候,血糖依旧不平稳,擅自停药可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。所以,长期打针、服药是糖尿病患者不可避免的事情。


  误区9:主食越少吃越好


  糖友们都知道饮食控制相当关键,有的却误以为主食越少吃越好。把原来的主食摄入量缩减一半,甚至不吃主食。这样造成的后果,一是由于主食摄入不足,总热量无法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,导致体内脂肪、蛋白质过量分解,身体渐渐消瘦并出现营养不良,甚至产生饥饿性酮症;二是控制了主食量,但对油脂、零食、肉蛋类食物不加控制,从而使每日的总热量超标过多,加上脂肪过量摄入,如此易引起高脂血症和心血管疾病。这种饮食控制的方法实在不可取,糖友应该保证吃够量,因为主食中含有较多的复合碳水化合物,升血糖的速度相对较慢。


  误区10:只吃粗粮不吃细粮


  粗粮的功效在于降糖、降脂、通大便,因为它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等,对糖友身体很有好处。但是若吃过多的粗粮,则可能会增加肠胃的负担,影响某些营养素的吸收,长此以往会造成营养失衡。所以提倡细、粗粮搭配,适度摄入。


编辑:护生堂大药房

[ 胰岛素无针注射器 ]   商品库存:有货

药师联系我

请填写上方需求信息,护生堂大药房实体店竭诚为您服务。(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,请放心填写)

相关阅读


更多内分泌文章


看完本篇文章的人购买了

更多无针注射器商品


声 明

1、请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或者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购买和使用,禁忌内容或者注意事项详见说明书。
2、本文收集整理自互联网,如果您对本文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,请联系我们,一经查实,我们会马上更改!
请药师联系我
拨打药师电话
工作时间:9:00-18:00
 

咨询客服

咨询药师
我们会尽快安排客服与您沟通
取消